許多零售企業(或門店)在開展“價格市調”時,常常只關注同一品類的價格對比,卻往往忽視了價格帶的分析。然而,實際上價格帶的分析對於我們優化商品結構、調整經營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1、為什麼要做價格帶分析
價格帶指零售商在特定類別或產品線中設置的最低價格到最高價格的區間。比如,某一個小類的商品,最低的售價是5元,最高的售價是48元,那麼,這個小類的價格帶就是5~48元。
其中,價格帶寬度和深度是常見的兩個商品價格分析角度。
價格帶的寬度:指最高價和最低價的差值。
舉個例子:圖中是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四大運動品牌某一時期跑步鞋的價格帶寬度(數據來自各品牌官網的公開資料,此處價格指出廠零售牌價,而非實際成交價)。
決定價格帶寬度的因素有三個:消費者、競爭對手和供應商。
我們設置商品的價格帶,必須和目標消費者的購買力、購買習慣和需求相匹配。而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瞭解他們的價格帶範圍,將可以幫助零售商設定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帶。需要注意的是產品的成本是設定價格帶的底線,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同時,必須確保商品的銷售利潤能夠覆蓋成本。
價格帶的深度:每個價格帶中的sku數。
對於傳統零售賣場來說,陳列空間都是有限的,sku太多沒辦法陳列,所以商品的深度基本是一個確定值。可以調整的是不同的價格區需要配置多大深度的商品,深度不同給到消費者的影響就不同。
舉個例子:圖中是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四大運動品牌某一時期不同價格帶的的款式分佈(數據來自各品牌官網的公開資料,此處價格指出廠零售牌價,而非實際成交價)。
上圖可以看到,耐克和阿迪達斯的產品線主力價位段是1000以上,安踏的主力價位段是300~399,李寧的主力價位段是400~499。
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如何制定有效的商品策略是一項重大挑戰。其中,占銷售70~80%的重點品類的價格帶是關鍵。零售企業進行價格帶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價格帶的科學分析(判斷現有的價格帶指標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調整),從而達到管理商品採購、管理商品定價、管理商品陳列,以實現單品效率、貨架效率和坪效等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最終提升整體業績。
2、怎麼做價格帶分析
利用價格帶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為優化商品結構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和依據。以下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兩種分析方法:
對外——利用價格帶制定商品對策:
通過對比我們店鋪和競爭對手的重點品類價格帶,我們可以更加瞭解自己和對手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我們就可以揚長避短,不斷調整不同價格段的配置品項數來規避或迎戰競爭對手。這是提升商品競爭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示意圖來表達我們的商品對策:
完包圍型
在同業態的商品競爭策略中,我們要在占銷售70~80%的重點品類的價格帶完全覆蓋競爭對手,並且要比他們更深入、更廣泛。這樣,我們就可以展示出我們重點品類商品的豐富與齊全。
下限加強型
當競爭對手在某品類的價格帶側重於中高檔區域(或是中低檔區域)時,我們可以採取下限加強型(或是上限加強型)的價格帶。即減少高價區品項,增加中低價區品項或降低售價。在確保商品寬度的前提下做強低價區,顯示我們的低價形象。反之,當競爭對手是下限加強型時,我們可以利用上限加強型的價格帶。
競爭回避型
當競爭對手在價格帶的重點是在高價區域時,我們可以以低價為主。允許有少量的重疊。但可以完全不去涉及對方的強項。使雙方都有明確的商品定位和目標顧客群。反之同理。
見縫插針型
當競爭對手的價格帶出現斷裂或有較弱的價格段,我們可以乘虛而入、見縫插針,形成與競爭對手在商品策略上的互補和競合。
總之,通過我們和競爭店的價格帶分析,瞭解競爭店各品類的強弱,從而有規劃有目標地制定“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弱我強,人強我躲”的商品對策,達到在商品定位上不是競爭而是競合的目的。
對內——利用價格帶來優化商品結構
通過對重點小分類(根據超市分類表也可以用中分類)不同價格段配置的品項數和銷售數據的分析,找出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去調整、優化商品結構,滿足顧客需求,挖掘最大的銷售潛力。
單價分析法
假設b門店某小類商品有5個sku,價格帶5-40元五個價位,分別是5元、10元、20元、30元、40元;處於同一商圈的競爭店(a店)也有5個sku,價格帶也相同,不同的是,a店的五個價位分別是5元、8元、10元、22元。
很明顯,顧客會覺得a店的價格比較便宜,而傾向於到a店購物。b店如何調整策略?b店不要急於調整售價,可以引進一個售價低於8元的商品,使常態價格帶區間的重心往低拉伸,以此擴大低端形象、改變顧客對價格的敏感度。
sku分析法
假設b店某品類有25個sku,a店只有15個。但b店別因為sku多就盲目樂觀,得看看25個sku中,哪些好賣又能賺錢。
商品的價格帶不用太寬,但每個品類要有寬度,也就是說門店裏商品的品類要全。然而,一個小類裏沒必要搞太多sku。讓不好賣、不賺錢的商品占貨架,不僅擠壓暢銷商品的展示空間,還容易讓消費者陷入選擇困境而乾脆放棄購買。
b店得分析商品的交叉比率(盈利能力和庫存),把賣得差的、盈利能力低的、庫存大的商品淘汰掉。保持適當的商品寬度,不光能提升品牌形象和顧客忠誠度,還能培養“a類”商品和扶持“a類”供應商。
陳列分析法
我們可以通過恒康的智能配補調系統,獲得某一個品類在一段時間內的銷售總額和銷售數量,“銷售總額÷銷售數量”就得到該品類的平均售價;然後,再對貨架上陳列的商品進行總價值和數量的清點,“陳列商品的總價值÷陳列商品總數”就得到陳列商品的平均售價。
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說明實際售出的高價位商品多於低價位(假設陳列商品都佔用同樣的陳列面),而消費者卻比較認同價格稍高的商品,這樣就必須擴大高價位商品的陳列面(或者建議採購引進更多的高價位商品),適當壓縮低價位商品陳列數量;反之,則需相反調整。這種調整的實質意義是讓陳列形象符合消費者在價位檔次方面的心理需求。
商品深度分析法
上面已經講過商品的深度基本是一個確定值,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調整的是不同的價格區需要配置的商品深度,以優化商品結構,以挖掘最大的銷售潛力。
我們通過商品的價格帶分析能清晰地瞭解各價格段的銷售情況,從而能瞭解到顧客的購買需求,輔助企業進行貨品結構的調整,使得商品與周邊的顧客更加匹配,最終帶動消費。